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某醫學中心軟式內視鏡再處理檢測異常改善之經驗分享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某醫學中心軟式內視鏡再處理檢測異常改善之經驗分享
投稿標題(英): Sharing experience in the renovation of flexible endoscope inspection and cleaning room related projects in a medical center
投稿摘要(前言): 內視鏡檢查在胃腸疾病的預防及診斷治療相當重要,依評鑑要求需「定期探討及分析消毒滅菌過程(含內視鏡清洗消毒作業)或外包業務(含租賃手術器械),如有異常情況應進行檢討及改善。」本院定期以微生物培養監測內視鏡,採檢頻率為每支內視鏡每月採檢一次。在111年9月內視鏡檢測56件有1件不合格,合格率為98%,未達目標值100%。該內視鏡111/9/28採檢,111/10/3報告Pseudomonas aeruginosa:60 CFU/100ml,當下立即停用該內視鏡,追溯上次採檢合格日為111/7/28,並使用「內視鏡品質監測」資訊系統比對操作完檢查滿 1~7天血體液培養陽性之病人,結果顯示111/7/28至111/10/3區間使用病人共113位病人,皆無血體液感染問題。以「內視鏡管理系統」查核內視鏡再處理流程之採檢前、病人使用後、技術師執行內視鏡再處理流程,都有符合標準(刷洗、消毒、儲存環境溫溼度正常、無延遲再處理問題),後續啟動事件調查。
投稿摘要(方法): 內視鏡微生物培養(依據Duodenoscope Surveillance Sampling and Culturing建議):1.檢體採集:將無菌水或生理食鹽水(共約100mL)沖洗內管先倒入管道內浸潤,再流回檢體收集杯內。2.檢驗方法:濾膜過濾法(Membrane Filter Method),將0.45μm Monitor接上抽氣幫浦進行過濾,將100mL內視鏡沖洗液過濾後,加入TGE Broth置於35℃溫箱培養48小時。3.檢驗結果:高關注微生物 (High Concern Organisms),如 Escherichia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or other Enterobacteriaceae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Staphylococcus aureus不得檢出,低關注微生物(Low Concern Organisms),如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不得超過10 CFU,超過視為異常。4.若有異常則複查報告至Colony count:<1 CFU/100ml才能繼續使用。 事件調查:此次異常運用內管鏡查看內管狀況,發現鏡子的(彎曲部)0至8公分處有損傷。內視鏡主任於111/11/10胃腸科會佈達同仁內視鏡正確操作方式,器械入內管時彎曲部要轉直,預防刺傷內管以致清洗困難。
投稿摘要(結果): 內視鏡單位會議改善討論達成共識:刷洗次數由1次增加至2次;針對內視鏡採檢異常的刷洗人員增加一次不定期ATP清潔驗證,並落實內視鏡乾燥步驟。透過落實再處理步驟及持續檢測培養,監控內視鏡清消品質.,該支內視鏡後續每月追蹤,採檢皆合格改善成效良好,目前仍持續進行。
投稿摘要(討論): 隨著內視鏡檢查及技術的發展,更需專業的方法進行內視鏡再處理,消毒程序不完全和設備故障常造成內視鏡後感染主要原因。內視鏡再處理流程應有「內視鏡管理系統」紀錄,當調查出原因後才能立即改善。在病人端應設置「內視鏡品質監測」資訊系統,快速追蹤比對病人是否有感染,盡速給予病人適當之治療,以維護病人安全。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