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運用多面向感染管制策略提升醫院環境清潔成效

感控監測

壁報

運用多面向感染管制策略提升醫院環境清潔成效

Applying a Multi-faceted Infection Control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Cleanliness of Hospitals

環境清潔的成效提供安全照護重要的基石。為強化環境清潔員作業認知與落實執行,建立客觀、標準化有效清潔查核機制及工具,藉由清潔標準作業程序評量法、生物冷光反應檢測工具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oluminescence assay)及螢光標示檢測等策略,進行清潔人員環境清潔成效之監控,以降低醫療照護環境中微生物與抗藥性菌株感染或移生。並透過客觀量化清潔成果及回饋清潔人員,提升醫院環境清消品質。

監測環境清潔品質方法有三大主軸,其一、2007年起依據「環境清潔作業準則查檢表」稽核清潔人員對清潔環境作業流程認知與行為之間是否一致。其二、2022年起導入ATP檢測病室終期清潔成效,利用專用的採檢拭子完整塗抹要檢測的表面,將拭子上含有 ATP 的髒汙轉換成相對光單位(RLU),量化髒汙殘留程度,可快速回饋清淨度,但相對的直接成本較高,用於加護病房、器官移植病室等高風險單位。其三、2023年起導入螢光標示檢測評估環境清潔成效,由第一線清潔管理部門人員進行稽核與回饋,用於加護病房、MDRO病室、血液透析室及手術室。依據上述主軸,分別由感染管制師每季依據「環境清潔作業準則查檢表」稽核加護病房、RCC及檢查室等共23個單位;每季以ATP檢測高風險單位(加護病房、器官移植病室及RCC),每個病室檢測點至少3點。清潔管理部門負責人每月以螢光標示檢測住診類(加護病房、收住多重抗藥性細菌病室),每個病室檢測10點;非住診類(血液透析、開刀房) 每個床位檢測5點。

2021年至2024年環境清潔認知查核結果,平均合格率98%,不合格項目主要是泡製漂白水時未穿戴護目鏡及工作圍裙等防護裝備、泡製後的漂白水使用時間超過24小時,2023-2024年合格率100%。2022年-2024年以ATP檢測,合格率分別為2022年85.4%、2023年88.2%、2024年97.9%,檢測合格率逐年提升。螢光標示檢測檢測結果,2023年住診類合格率93%、非住診類合格率95%,2024年住診類合格率94.5%、非住診類合格率96.5%,檢測合格率亦逐年提升。同時進行抗藥性菌株抗藥性比率趨勢分析,2021-2023年全院性抗藥性微生物比例,CRAB比率由2021年73.7%下降至2023年60.5%;VR E. faecium比率由2021年62.7%下降至2023年50.0%。

醫療院所有各種多重抗藥性菌的複雜環境,落實有效的環境清潔是減少抗藥性菌傳播的重要關鍵。在多面向的環境清潔品質監控策略,監測結果透過立即回饋、檢討、再教育等方式實施後,環境清潔成效有顯著提昇,多重抗藥性菌株亦有大幅下降之趨勢,專案成果提供醫療界參酌。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