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以實證手法降低加護病房中心導管血流感染

感控監測

壁報

以實證手法降低加護病房中心導管血流感染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reduce central catheter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LABSI)的發生率可藉由多項組合式照護措施降低,這些措施包括加強無菌技術操作、正確維護導管、縮短導管留置時間及每日評估導管的必要性。然而,導管的種類和留置時間長短仍是影響CLABSI發生的主要因素,延長導管留置時間會顯著增加感染風險。此外,對於具有高風險感染因素的患者,應考慮選擇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來替代傳統的中心靜脈導管,以降低CLABSI的風險。使用PICO設定之關鍵字,透過文獻搜尋多篇研究指出CLABSI 感染密度率在導管插入持續放置長達10天時為4.8‰,11-20 天時為 5.9‰,持續> 20天時為 8.6‰(p = 0.007)。

本院透過跨團隊合作並建立連絡群組,除由護理師每日進行導管組合式照護、醫師每日評估CVC放置必要性與即早拔除導管外,PICC健康保險規定為CVC要放置14天才能使用,2023/3/8起針對放置大於10天的個案資料,提供團隊醫師們進一步評估與討論,如符合PICC放置標準時病人則由CVP更換為PICC。

本院2023年度下半年(6-12月)加護病房平均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密度為3.2‰,透過上述手法持續推行至2024年6月加護病房平均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密度下降至2.4‰,臨床單位資料統計方式為每月定期監測,並無連續性資料,故無法統計由CVP轉換為PICC個案有多少,另將2023下半年度與2024上半年度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密度經卡方檢定無統計上顯著意義,但從數字上仍有明顯下降趨勢,另本院加護單位以放置CVP為主,鮮少有使用Port-A個案,故無導管分類統計資料。

雖透過實證文獻知道需使用長達10天以上中心靜脈導管病人應採用PICC,可有效降低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LABSI)的發生率,但依照健保規定需要放置大於14天者才能放置PICC,往往在那之前就移除中心導管使用,其由CVP改為PICC於本院經驗成效有限,如何進一步推動值得再進一度省思。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