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醫學中心運用多元策略改善漂白水濃度正確性

感控監測

壁報

某醫學中心運用多元策略改善漂白水濃度正確性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ple strategies by a medical cent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leach concentration

避免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發生,減少環境表面污染及落實正確環境清潔消毒觀念是重要一環。醫療機構環境清潔消毒,基本採用工具為「漂白水」,針對高風險、汙染高的區域,一般環境清消漂白水濃度為1000PPM;血體液染污機率高漂白水濃度為5000PPM,選擇正確漂白水濃度進行清潔消毒,才能有效達到環境清消本質。
本院感管師每月隨機稽核病房、加護病房及開刀房環境清潔度,稽核內容包含漂白水濃度,112年4-6月期間,共稽核9件,其中開刀房稽核3件,2次漂白水濃度低於5000PPM,濃度比例異常高達67%(2/3)。針對乾淨醫療環境中,開刀房屬於血體液汙染高,唯有正確使用漂白水濃度才能達到環境清潔消毒完整,故以多元化策略增加稽核頻率,加強漂白水濃度正確性。

一、問題:
1.由專人使用固定量杯泡製漂白水溶液,未每次泡製後使用漂白水濃度測試
計,原液失效當下無法得知漂白水濃度不足。
2.每位清潔人員需至定點領取漂白水溶液,現場無領取紀錄單,業管單位負責
人無法確切掌握各單位是否每日更換漂白水溶液。
3.清潔人員認知不足,偶發性會發生自行泡製漂白水溶液。
4.溶液瓶身未清楚標示濃度,不同濃度漂白水也未分開置放。
二、將觀察及稽核結果回饋給業管單位,並介入改善策略:
1.漂白水依照廠商說明書需置放避光通風處,稀釋後勿超過24小時,每天統一
由專人泡製後使用漂白水濃度測試計,建立測量記錄表,達到濃度正確性。
2.製作漂白水領用表,掌握各單位領用狀況,達到每日更換漂白水溶液。
3.業管單位每月定期舉辦清潔人員教育訓練,教導針對不同汙染環境,選擇正
確漂白水濃度,漂白水泡製後只使用24小時,勿自行泡製。
4.漂白水溶液泡製後,瓶身標示日期時間、單位及濃度,依據濃度不同擺放位
置區分清楚。

針對及改善舊有做法,112年7-9月開刀房隨機稽核漂白水濃度,稽核結果已達100%(3/3),無再發生濃度不足(<5000PPM)情形。業管單位每日稽核清潔人員領取漂白水情形,依領用紀錄表追蹤未領取單位負責人員,並提醒專放地點領用,再加強個別輔導。

透過多元策略找到需要改善問題,建立明確標準作業流程,達到漂白水濃度正確性,也清楚標示瓶身濃度及置放領取位置,更精準掌握每月領用狀況,達到天天更換漂白水。
漂白水濃度正確性攸關清潔消毒最重要的角色,別因漂白水濃度不正確,造成後續醫療環境相關感染,付出的成本及代價遠不如做好事前監測工作,依照標準作業執行,維持漂白水濃度品質,可提升更安全的醫療環境。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