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中區區域醫院內視鏡微生物採檢異常事件處理經驗分享

感控監測

壁報

中區區域醫院內視鏡微生物採檢異常事件處理經驗分享

Sharing of experience in handling abnormal events in endoscopic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at Central District Hospital

內視鏡是現在醫療檢查常見的方式,但因涉及直接接觸病患黏膜、發炎處及可能存在的病源體或微生物,內視鏡須經由清潔消毒等感染管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成效取決於清潔的流程的嚴謹性、人員超操作正確,降低病人被微生物交叉感染的機會,本院於112年下半年器材採檢中,內視鏡檢體共30件,陽性檢體6件,陽性檢體率15%,為確保醫院安全及守護民眾健康,嚴格把關杜絕群聚感染事件發生,組成相關跨團隊應變小組進行改善及調整措施下為經驗分享。

本院胃鏡8支、大腸鏡10支、十二指腸鏡2支於,共有20支,並每半年分批檢測,112/10/26醫材監測微生物培養,腸胃內視鏡微生物培養報告發現胃鏡外皮、大腸鏡外皮均採減到GPB,並於報告後5天內複檢,11/06日大腸鏡外皮第一次仍採到Propionibacterium,11/17第二次大腸鏡外皮採到綠膿桿菌Pseudomonas,並於11月22日細菌室告知外皮檢測仍有採到微生物,感控室進行介入進行現場作業觀察查,內視鏡結構複雜在使用後內視鏡需經過前置清潔、手工清潔、測漏、高層次消毒、漂清及乾燥、儲存等步驟才可重複使用,本次檢視清潔、OPA濃度檢測、自動內視鏡清洗機(AER)、環境清潔儲存櫃、ATP環境採檢及微生物培養採檢流程等。

11/23-12/27日到胃鏡室檢視清消流程,發現高層次消毒流程結束後,取出內視鏡放在鋪無菌治療巾的檯面,使用無菌治療巾擦乾內視鏡外部及附件,需徹底乾燥,1.擦拭後未更換新的手套直接將內視鏡櫃打開:擦拭後未更換新的手套直接將內視鏡打開放入,2.未每日清潔內視鏡儲存櫃,擦拭時使用酒精噴槍,將酒精噴在櫃內後使用乾淨的布擦拭櫃內,3. ATP採檢發現清潔前580清潔後650,並且未每日執行內視鏡儲存櫃清潔。經由此次檢視(分析如下)1大腸鏡櫃高度200公分無法擦到→購買梯子清潔。2酒精噴槍造成飛沫微粒(aerosol)增加→改用漂白錠泡1000cc水噴在布上擦拭。3大腸鏡7天以上未使用使用前泡消→改7天做1次消毒。4手套無更換直接觸摸消毒好的腸鏡→改清潔乾燥後觸碰腸鏡使用無菌手套掛放儲存櫃,5不定期環境ATP稽核,6加強教育訓練內視鏡清潔消毒及儲存等正確步驟及觀念,並於113/1/6複檢均合格,113年度上半年內視鏡採檢均No growth for 7 days culture,繼續追蹤。

此次經驗內視鏡監測異常調查分析後,因清消及儲存不當而造成異常事件,提醒人員落實環境清潔並配合ATP檢測,並藉此次進行作業改善,異常不只在消毒上其管理儲存等更需要注意及重視,降低內視鏡微生物培養陽性機率,經由此次經驗提供其他醫療院所內視鏡室使用。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