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降低中部某醫學中心外科綜合科病房血流感染成效

感控監測

壁報

降低中部某醫學中心外科綜合科病房血流感染成效

Reduce the effectivenes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the general surgical ward of a medical center central Taiwan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監測是落實感染管制重要醫療品質指標,住院病人因病況治療需求會放置血管內中心靜脈導管導管,是臨床治療常見侵入性導管,日後可能衍生血流感染。外科綜合科病房於2019年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密度2.46‰,感染件數以血流感染居首位有26人次且佔比高達78.8%,中心導管有19人次(佔比73.1%)。血流感染除延長住院天數外,亦增加照護人力及醫療費用,期藉由團隊進行探討分析改善,檢討在中心靜脈導管組合式照護介入下未能落實措施的根本原因,進行中心靜脈導管組合式照護措施且持續監測五年之成效。

一、醫療團隊分析血流感染個案資料
1.分析血流感染個案資料,包含置放地點、置放醫師、置放部位、留置天數,中心導管類別及感染導管相關類別等。2.分析個案資料年齡、住院至感染天數,潛在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等)、住導管使用天數、致病菌率等。
二、探討分析中心靜脈導管組合式照護介入措施
1. 醫師部分如置放前執行手部衛生、最大無菌面防護、每日評估導管留置必要性等。2.護理部分:照護前執行手部衛生、更換無菌敷料、消毒無菌帽及每日評估留置必要性等。三、採實際稽核及走動式觀察護理照護分析其根本原因。

血流感染人次由2019年26人次降至2020年的14人次(中心導管相關13人次,導管以CVP及port-A為主),主要改善措施為落實以精棉片消毒管路及無菌帽消毒5-15秒由32%提升至95%。然2021年血流感染人次上升至21人次, 佔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佔比為77.8%,探討分析因子為CVC 20人次,其中CVP佔85%且留置天數平均達14天以上,護理每日評估留置部位有無紅、腫、熱痛情形之認知一致性不一。2022年初推行1.藉由收集不同程度的CVC留置之紅、腫、熱痛圖片,醫護團隊共識後製作成評估圖卡手冊,放置在每一台護理工作車並進行教育訓練2堂,稽核成效達100%。2.預估中心靜脈導管留置天數會達14天以上者,改留置PICC。修正措施後,血流感染逐年下降趨勢,2022年12人次,2023年降至8人次,進行卡方檢定P值為0.01達顯著差異。

落實執行中心導管組合式照護是照護品質監測之一,當監測指標有上升趨勢時,醫護團隊能重視及探討根本原因,再重新檢修策略及齊心共識,是此次降低血流感染成功的關鍵;改善措施需因著監測值的變化,適時調整精進以達其優化,更可達感染管制品質監測精神使命。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