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優化庫賈氏病隔離提示與侵入性治療管控機制
投稿分類 感控監測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優化庫賈氏病隔離提示與侵入性治療管控機制
投稿標題(英): Optimization of Isolation Alert and Invasive Procedure Management for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投稿摘要(前言): 南部某區域醫院於113年7月發生疑似庫賈氏病患者的異常事件。由於醫院會診系統未能提供庫賈氏病的明確提示,加上醫療團隊交班未臻完善,導致耳鼻喉科被照會醫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鼻咽鏡檢查。該器械於消毒後持續使用,造成住院中的6位病人暴露於潛在醫療風險。此事件凸顯了現行系統提示不足與流程管控的漏洞,顯示迫切需要優化提示系統與加強交班流程,以提升醫療安全並降低院內感染風險。
投稿摘要(方法): 該院於113年7月30日緊急召開RCA會議,透過異常事件決策樹分析,判定此事件為系統性問題,並確認以下近端原因: (一)會診單雖有註明病人為庫賈氏病患者,但會診系統未提供隔離提示給被照會醫師。 (二)被照會醫師在病房內進行鼻咽鏡檢查及開立醫囑時,未收到庫賈氏病相關提示。 (三)耳鼻喉科醫師(ENT)未警覺病人患有庫賈氏病,在未經神經內科或感染科醫師確認的情況下,進行了侵入性醫療處置。 進一步確認事件根本原因:醫療團隊未依規範執行庫賈氏病的感染管制措施。 為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該院決定加強或改善以下流程及系統: (一)調整庫賈氏病隔離提示系統功能:確保提示資訊於會診及醫囑系統中明確顯示,避免資訊遺漏。 (二)強化庫賈氏病病人侵入性治療管控機制:建立雙層確認流程,於進行侵入性處置前傳呼主治醫師、專科護理師及感染管制人員。 (三)辦理庫賈氏病感染管制措施課程:透過教育訓練提升醫療團隊對庫賈氏病及隔離防護的認知,強化感染控制意識。
投稿摘要(結果): (一)系統功能優化 113年11月完成隔離提示系統調整,於會診與醫囑系統新增庫賈氏病提示及閱讀紀錄功能,急診與住院流程中導入即時傳呼感染管制人員機制。 (二)治療管控機制加強 建立雙層確認流程,使用內視鏡或進行侵入性處置時,須傳呼主治醫師、專科護理師及值班感染管制人員。 (三)教育訓練成效 於內科部、外科部、加護醫學部及全院感染管制課程中,進行庫賈氏病感染管制措施課程,提升醫療團隊對庫賈氏病的認知與防護意識。
投稿摘要(討論): 此次庫賈氏病異常事件揭示系統提示與流程管控的不足。透過RCA分析與PDCA循環,優化隔離提示系統與治療管控機制,結合教育訓練,有效降低醫療風險並提升團隊防護意識。 醫療安全需仰賴系統、流程與人員培訓的整合。未來將持續監測改善措施的執行成效,確保持續優化,預防類似事件再發生。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