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降低加護病房中心導管血流感染之改進措施與成效

感控監測

壁報

降低加護病房中心導管血流感染之改進措施與成效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Outcomes in Reduc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the ICU

在加護病房中,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LBSI)是一個嚴重的併發症,對病人的預後有重要影響。根據2023年的統計,本院2AICU的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密度為4.42‰(13/2938),中心導管使用率為58%。導管使用天數的平均感染天數為11.2天(146/13)。主要使用的導管種類以中心靜脈壓力導管(CVP)為主,占77%,其次為Por-A(15%)和Double lumen(8%)。導管的置入部位主要集中於腹股溝(53.8%),其次為頸部和鎖骨部位(各23.1%)。
於2024年4月25日至2024年5月24日進行的臨床稽核顯示,在導管置入過程中,未優先選擇最佳的置入位置,合格率僅為20%;且未使用超音波輔助技術進行導管置入,這一點的合格率亦僅為20%。此外,在導管照護過程中,發現未能徹底消毒連接管路銜接孔前的區域合格率僅36.4%。紗布若有污染、鬆脫或潮濕,未能加強更換頻率,合格率87.9%。這些問題顯示,雖然已經有一定的照護標準,仍存在改進的空間。

一、導管置入最佳化宣導:
針對加護醫學部進行宣導,強化醫護人員對於導管置入技術和標準操作程序(SOP)的遵循,目的是提升操作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並減少血流感染的風險。
二、無線超音波技術應用:
新增使用無線超音波置針中央靜脈導管置入作業指導書。加護醫學部目前已配備3台手持式超音波機,並提供原廠教學影片供醫護人員參考。2024年8月將進行操作影片拍攝,並編制新增ISO文件「中央靜脈導管置入作業指導書」,標準化導管置入過程。
三、導管照護提升措施:
於2024年6月12日舉辦「中心導管照護及注意事項」教育訓練課程,提升護理人員認知與技能,參與人員達100%(30/30)。進行床邊示範與情境教學,並建立ePortfolio平台協助新進人員學習,推動臨床組稽核員的培訓與稽核工作,確保操作標準與合規性。

2024年6月至10月期間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密度明顯下降。在2024年8月、9月和10月,CLBSI的發生密度為零,顯示出在改善措施實施後,CLBSI的發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此外,中心導管使用率雖有所波動,但整體情況穩定,並未因改善措施而影響導管使用的必要性。

本研究的改進措施包括對導管置入過程進行最佳化宣導,應用無線超音波技術進行視覺引導,並強化導管照護過程中的標準操作。結果顯示降低了CLBSI的發生率,尤其是超音波輔助技術的運用顯著提高了導管置入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減少感染的風險。未來,可以加強對導管照護過程中細節的監控,並進行跨科別、跨病房的比較研究,以確保在不同臨床環境中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