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論文投稿
病人的安全就是醫院的基石 感染管制是病人安全的基石
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管制政策之調整與多重抗藥性菌株篩檢措施的協調
投稿分類 防護措施
主委發表種類: 壁報
投稿標題(中): 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管制政策之調整與多重抗藥性菌株篩檢措施的協調
投稿標題(英): Adjustment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ontrol policy and coordination of screening measures for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投稿摘要(前言): 隨著困難梭狀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以下簡稱C.difficile)感染的逐漸攀升,尤其在醫療機構中,預防C.difficile感染愈加重要。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為了應對抗生素管理這一挑戰,2023年10月也發布了針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抗藥性腸桿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之防治指引,統一相關政策、預防醫療面臨因carbapenem類抗生素最後防線無藥可用的窘境,降低多重抗藥性微生物院內傳播感染,避免造成公共衛生醫療照護之威脅。本文旨在調整篩檢政策,確立實際可行的隔離措施,標準化篩檢,避免執行政策的混淆,提供明確指引規範。
投稿摘要(方法): 院內感染管制管理程序書規範二年為一修,依據CDC之CRE防治指引,檢視本院困難梭狀桿菌及多重抗藥性菌株之程序書進行修訂,政策之修正統一由組內開會討論決議。逐一比對兩者篩檢方法的差異,後者為感染部位每週採檢培養,原發部位連續二次、移生部位ㄧ次培養未分離出上述管制菌株時才可解除隔離,若仍有任一部位檢出上列抗藥菌種,則需每週續採、不可解除隔離。前者比照CRE個案於住院期間應全程隔離,或於停用抗生素至少72小時後,2週內(第0-6-11天)連續3次採檢檢驗陰性,方可解除接觸傳染防護措施。
投稿摘要(結果): 當臨床人員接獲檢驗醫學科發出困難梭狀桿菌產毒性基因篩檢出現陽性報告,且伴有腹瀉症狀時,即須開始進行接觸隔離措施。隔離方式比照CRE,需嚴格遵守,並將沾有糞便之排泄物尿布丟至感染性垃圾桶。隨著C.difficile和CRE篩檢隔離政策逐步實施,臨床面臨雙重隔離操作的挑戰,容易導致人力資源浪費與流程混亂,提前需調整釐清政策重點以提升操作效率。除重新檢視管理程序書,招集臨床相關人員與會,共同修訂C.difficile為「不須隔週進行採檢培養,解除隔離時機為治療10天後,且無腹瀉症狀才可解除隔離」。另於多重抗藥性菌株管理程序書,書寫清楚「CRE個案於住院期間應全程隔離,或於停用抗生素至少72小時後,2週內(第0-6-11天)連續3次採檢檢驗陰性,方可解除接觸傳染防護措施」。
投稿摘要(討論): 院內品質管理規範須定期修訂管理程序書,期間亦會依配合CDC政令不定期進行更新作業。實際可行的篩檢、隔離措施及解隔時機規範,簡化操作流程,提升臨床可操作性,避免政策混淆,減少不必要人力或時間資源的浪費,增進病人照護品質。期望共同守住多重抗藥性微生物最後一道防線,持續關注抗生素抗藥性全球性問題,以因應面對未來挑戰。
稿件檔:
加入會員 | 忘記密碼
1.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
2.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3.感管之友轉正式會員沿用原密碼。
帳號
密碼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