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運用Power BI視覺化資料分析提升洗腎室感染監測與預防成效

感控監測

壁報

運用Power BI視覺化資料分析提升洗腎室感染監測與預防成效

Use Power BI visual data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ection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in the dialysis room

血液透析感染是洗腎病人常見的血流感染,常導致非預期性住院,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傳統的院內感染監測以流水帳式記錄為主,不僅耗時且效益不彰,亦無法即時發現潛在感染風險。本文旨在探討如何透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收案,建立完善的洗腎室院內感染監測系統,進而分享在預防感染及品質管理的監測。

預防血管通路感染主要是預防病人於診所、醫療機構及醫院間的感染風險,避免病原體之散播,並在發生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時迅速察知。依據透析院所的實地訪視作業規範,「以病人為中心」,訂定感染管制原則,特別是所有打針接管之過程必須完全無菌操作、每次對暫時性導管做護理時,需遵守無菌操作之準則等,為病人提供安全的透析醫療服務。
本院自2005年起針對洗腎室感染個案進行收案與回饋,常規進行監測。2018年起配合疾病管制署(CDC)修正新收案定義監測,逐步將院內Power Pivot大型資料庫轉至Power BI進行管理與分析,監測成效優於它院。資料來源涵蓋病人基本資料、感染部位、分離菌種、感染間隔天數、導管種類、洗腎區域等詳細資訊。發現2023年感染個案突然增加至8人次,佔比15%(8/54)。分散於不同月份及各區域洗腎室,排除群突發事件。統計2018年至2024年洗腎感染個案共54人次,其中Hickman導管感染為最常見,共34件,佔比63%(34/54),其次為A-V Shunt感染共15件,佔比28%(15/54)及雙腔導管感染,佔比7%(4/54)。在感染菌株以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為主,佔37%(20/54),其中8株為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Oxa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ORSA)。次之為Enterobacter cloacae、Klebsiella pneumoniae、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各佔7%(4/54)。在區域分布上,以第六洗腎室感染案例居多,共21例,佔39%;其次為第五洗腎室,共6例,佔11%。依據血液透析照護作業常規及技術標準進行問題分析,制定並落實執行預防性措施。

院內感染是醫療環境常見的問題,特別是免疫力較弱的洗腎病人。透過Power BI將複雜的數據轉換成易於理解的視覺化呈現,幫助醫療人員掌握感染趨勢。截至目前2024年感染個案為3人次佔比6%(3/54),感染密度(千分比)0.05較2023年0.12下降0.07,降低Hickman導管相關感染,收案亦會評估其它因素(如新興病原體、環境清潔、透析用水、病人照顧等),排除感染風險因子。

隨著醫療資訊技術的發展,運用前端資料庫搭配精準的數據分析工具,減少人力投入與運算比對,不僅優化了感染監測的效率與準確性,這樣的轉變不僅降低成本,更為醫療機構帶來整體效益,進而為病人提供更安全的血液透析照護環境與品質。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