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LOGO

歷年發表稿件

某區域教學醫院運用ATP生物螢光法監測麻醉工作區微生物培養異常的成效

感控監測

壁報

某區域教學醫院運用ATP生物螢光法監測麻醉工作區微生物培養異常的成效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ATP biofluorescence method to monitor abnormal microbial culture in anesthesia work area in a regional teaching hospital

麻醉在手術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麻醉工作區域的潔淨度直接影響病人的安全。這些環境和設備的潔淨度,對降低術後感染風險至關重要。故113年8月感染管制團隊進行麻醉工作區域環境及設備微生物培養。培養結果作為依據,組成了跨團隊會議,針對麻醉工作區環境及用物清潔進行系統性改善。團隊共同制定清潔標準作業流程及改善措施後,感管師運用ATP生物螢光法進行微生物培養異常採檢點監測,確保環境潔淨度達到最高標準。

1.採檢與檢測:
於113年8月隨機挑選終期消毒完成的手術房,對其麻醉工作區域環境及設備進行微生物培養採檢。
採檢點包括麻醉工作車、麻醉機旋鈕、工作檯表面、麻醉機控制面板、麻醉機管道接口、呼吸管路及接口等多個高接觸設備表面。
2.跨部門合作改善:
根據微生物培養異常結果,與麻醉科團隊合作制定清潔標準作業流程,並建立清潔稽核機制及稽核表單。
加強麻醉人員的手部衛生教育與訓練,以提高清潔意識和落實能力。
3.持續監測與分析:
對檢出異常的採檢點使用 ATP 生物螢光法進行持續監測,分析麻醉工作區域清潔落實度,作為清潔流程改進成效的評估依據。

113年8月的微生物培養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採檢點無微生物生長,反映出基礎清潔措施大致有效。然而,部分設備(如麻醉機 AIR 及給藥旋鈕、麻醉機面板、AMBU 等)檢出 S .hominis、S. epidermidis、Streptococcus parasanguinis等菌株,顯示麻醉工作區域的清潔仍需進一步加強。跨團隊會議後,制定了更為明確的清潔標準作業流程,建立稽核機制與表單,並強化手部衛生教育。於113年9月底,針對同一台麻醉機進行的異常採檢點 ATP 生物螢光法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檢測值均小於 250 RLU,顯示清潔流程優化成效顯著,環境潔淨度達到更高標準。

透過對麻醉工作區域的微生物培養,結果進行跨部門合作改善,成功提升了環境的潔淨度。113年8月的培養結果雖顯示部分麻醉設備檢出 S. hominis、S. epidermidis 和 Streptococcus parasanguinis 等菌株,提示清潔仍有加強空間,但經制定清潔標準作業流程、稽核機制及強化手部衛生教育等措施後,於113年9月底進行的 ATP 生物螢光法檢測結果均小於 250 RLU,證明清潔改進成效顯著,達到了降低感染風險的目標,確保病患的安全。

會員專區

1.感管之友: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密碼為您當初所設定的密碼。
2.正式會員:帳號為您的身分證字號,原始密碼為身分證字號後五碼加出生月日四碼。